攸县鸾山·凤岭
2013-03-21 11:23:1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攸县风物 | 编辑:颜洪 | 作者:谭贻芳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0726

  宋时,攸县人彭天益在哲宗元祐年间(1086~1094)中进士,任武骑尉。徽宗崇宁(1102~1106)至大观(1107~1110)年间任太学博士。有一天,徽宗在朝上问其乡土风物,彭天益吟联作答“鸾山配凤岭,金水绕银坑”。此语成为攸县历代美谈,也是攸县一句古老的广告语。

  鸾山,清同治版《攸县志》载:“鸾山,在东江乡,县东九十五里。形如鸾舞,故名。”今鸾山镇因山而得名。鸾山坐县境东部山区,它的特别之处是平地兀出,一山独耸。山体周遭呈圆状,周边长约6公里。攸县人口语把“圆”叫作“圞”,所以,“鸾山”亦有“圞山”之义。

  鸾山海拔533米,山体陡峭,草木葱笼,“鸾峰叠翠”为古“攸江十景”之一。如今,你走进鸾山境地,在两岸高山间,鸾峰扑面来迎,别有韵味。它的两厢是鸾山江两条支流,南有发源于大和仙的东院水,北为发源于太阳山的皮水,两水在鸾峰西麓的寨下汇合。山为水增色,水为山添秀。沿两水是冲积小平谷,有田土相间,有屋宇错落,有桥路相交,有鸡犬之声相闻。登山顶,瞰天地间,山乡风光尽入眼帘。明代文人尹如金有诗云:“我爱鸾山好,诸峰似城绕。君独立其中,俯视众山小。我爱鸾山好,双溪夹如抱。山水自年年,山中人未老。”在山麓东北的陶坪,曾是荆棘丛生狐兔出没之所,1972年鸾山人民公社驻地迁至该处,启动开发建设,现已建成繁华集镇,成为攸县东乡一个重要镇区。鸾峰为镇区地理坐标,镇区为鸾峰增添无穷活力。

  凤岭,岭形如凤而得名,坐柏市镇凤塔村,海拔445米。山势岗峦起伏,横亘湘赣边陲,每当朝阳升起,云霞似锦,绚丽灿烂,“凤岭朝霞”列为古“攸江十景”之首。

  凤岭,曾是湖南、江西两地交通要冲,在攸县历史上有过辉煌,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。该地有座封侯山,封侯山下有上岭街,考古发现1米深的地下有500米长的文化地带,发掘有陶片、瓦砾及墙址断层,认为是汉时街坊遗址。在相近地区又发现汉五铢钱模具一套。据旧县志记载,在宋代凤岭就有集市,与南渌田、西小集、北丫江、中新市齐名,为攸县五大墟场之一。宋端平三年(1236)这里曾建有凤岭巡检署,明时设巡检司,元代建有凤山书院,清朝有凤山书阁、凤山义塾。因而该地文化意识强,自古至今,文人辈出。县人张文辉,清光绪拔贡,有《凤山杂兴》(注:凤山即凤岭)一首,诗曰:“春来何处最幽遐,凤岭崚嶒入望赊。鸭爪饭炊山径火,猫头笋熟野人家。石间流水鸣清籁,雨后芳林落晚花。指点青苍吴楚路,罗浮江畔夕阳斜。”对凤岭景致描绘得鲜活生动。

  作者:谭贻芳

责编:颜洪

来源:攸县风物

攸县新闻
成长ABC
攸视频
直播视频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